行业资讯

2022/03/02

434

产业智能化助力实现益贫式增长- 广州工业自动化展

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即将于2022年3月3-5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举行。邀您关注广州工业自动化展今日新资讯:


        益贫式增长旨在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低收入人群,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措施。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产业智能化不仅可以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还可以促进益贫式增长,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自动化加速劳动替代与就业创造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产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纱机、织布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与大规模应用替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新机器和新工厂的出现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两个方面的主要影响。一方面,随着新机器对手工业工场中作为高技能劳动者的工匠和学徒的替代,传统手工业作坊和学徒制模式瓦解;另一方面,由于新机器的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简单,低技能工人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进厂工作,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科学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对产业革命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升了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同时降低了对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导致不同技能劳动群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越来越高。


  二战结束后,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收入不平等扩大阶段和劳动力市场极化阶段。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大规模应用,导致高—低技能劳动群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进一步上升。不过,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加深,规则化的操作流程更容易进行软件编码,使得信息技术对规则化工作的替代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制造业领域的规制化工作(主要由中等技能劳动操作)占比较高,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导致制造业对中等技能劳动的就业吸纳能力逐步下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本身的创新与管理亦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劳动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对低技能服务的需求,餐饮、护理和家政等低技能服务不易被信息技术应用替代,而高技能劳动专门从事这些服务的机会成本太高,从而导致对从事这些服务的低技能劳动需求上升,劳动力市场出现极化现象。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在我国则是21世纪初期出现。已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纵观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史可知,产业自动化虽然替代了部分劳动,但也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新工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新的劳动雇佣,从而总体上提高了对劳动的总需求,增加了就业规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状况,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产业智能化降低技能劳动弹性替代


  作为产业自动化的2.0版本,产业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在产业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应用,以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为主要特征。近年来,我国产业智能化程度得到很大提升,但也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我国于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服务业机器人安装增速高于全球平均速度,2019年为25%。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机器人渗透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2018年的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24亿元,国产化率位居全国首位,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品牌竞争力。


  益贫式增长是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从而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有利于低收入人群。相比过去传统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等方式对劳动具有更强的替代效应,但也会通过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替代的劳动主要为中等技能劳动,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进而带动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由此意味着高—低技能劳动的替代弹性更小。根据笔者的研究,在高—低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小于高—中技能劳动替代弹性的情况下,产业智能化的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即产业智能化能够提升低技能劳动的相对收入,促进益贫式增长。一段时期以来,人工智能是否将大规模替代人力劳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但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担忧可能过于悲观。有学者利用1994—2015年法国的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产业智能化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扩大了就业规模。当然,随着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更倾向于利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劳动。因此,为了避免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更多的负面冲击,需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政策引导,通过征收相关税费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就业扩张型的人工智能创新。可见,产业智能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益贫式增长,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


  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智能化发展


  根据笔者的研究,由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智能化程度较高,产业智能化已经能够提升该地区的劳动报酬份额,进而缩小不同技能劳动群体的收入差距,这些都得益于人工智能的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一方面,新工作创造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越强,人工智能创造出的新工种和岗位就越多。但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只是简单地引进人工智能专利或成熟产品推动产业智能化,由于缺乏创新环节和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创造,新工作创造效应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而产业智能化的替代效应就会更强,从而不利于益贫式增长。另一方面,生产率提升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规模也就越大,从而带动更多的就业,促进益贫式增长。因此,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合理掌握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可以有效促进产业智能化深度发展,有利于实现益贫式增长。


  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和国际技术竞争形势复杂,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一些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致使本土产业智能化面临挑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国内市场规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市场规模推动产业智能化至关重要。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确保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同时发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有利于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内市场规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新局面,进而促进产业智能化和益贫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智能化进程中,中等技能劳动将逐渐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替代,出现暂时的摩擦性失业。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从而吸收因产业智能化而失业的中等技能劳动者。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产业智能化的进程中,实时评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缓解收入不平等现象。此外,由于技能错配的原因,失业人员需要经过相应的技能培训才能重新就业。对此,政府应加大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力度,鼓励失业人员转岗就业,也可利用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文章来源:同花顺财经


2022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即将于2022年3月3-5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举行。SIAF展会是专业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展览会,它涵盖了一系列从零部件到整套设备和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本届展会主题: 工业机器人及机器视觉、感应技术、工业测量及仪器仪表、连接技术、智能仓储、物流集成解决方案、电气系统、工业互联网;广州工业自动化展会更多资讯,详情请登陆官网 https://spsg.gymf.com.cn

扫码实名预约,领取入场证!

点击快速预登记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89816057;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深耕自动化,成就多元产业应用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电话:

86 20 38251558 / 38823660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161号中泰国际广场B3107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